随着满载创意与友谊的行程画上句号,8月2日,第八届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暨闽派工艺美术体验营圆满落幕。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来自两岸及澳门地区22所高校的师生们,通过实地探访、学术交流、协作创作等形式,深度感受闽南、闽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活动期间,师生们在泉州走访了晋江市安海镇瑶前村等传统村落、六胜塔等世界遗产点及峰尾诚平村等闽南红砖厝,体悟“山海相拥”的聚落智慧、宋元海洋商贸的历史底蕴与多元融合的建筑特色;在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大家漫步古街巷,触摸百年商号的斑驳门楣,从闽江码头遗迹中感受商埠文化的独特韵味,在闽派工艺美术发展中心等地,近距离接触脱胎漆器的髹饰技艺、软木画的精微雕镂,见证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让古老工艺焕发新彩。这场跨越山海的旅程,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同期举办的23场高质量学术分享会,为文化探索注入了深度思考。来自两岸高校的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其中华中科技大学赵逵教授、台湾华梵大学萧百兴教授、厦门大学黄庄巍教授、闽江学院吴幼容副教授、福州大学严巍副教授等,分别从文化线路、地方创生、建筑本土化、符号学、宗族社会等多元视角,深入解读闽南传统聚落与建筑的文化内涵。在分享会互动环节,两岸师生围绕 “传统聚落保护更新”“青年文化传承参与” 等话题展开热烈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
作为本次体验营的核心亮点,两岸学子协作完成的木构作物作品设计环节尤为引人注目。营员们通过设计实践,深刻体悟了传统营造技艺的精髓。其中,一等奖作品《渡梦归脊》由台湾中原大学学生杨进忠与 7 位大陆学生联合设计,以秋千为载体,融入福船、燕尾脊、山墙、海浪等意象,呼应闽南宗族文化与建筑特征。杨进忠感慨:“离家远渡,驶船归乡,闽南人在海浪上的颠簸,都是为了回乡的温暖。”山东大学学生李冰冰说:“‘渡梦’呼应福船承载的归家梦,借秋千荡漾传递闽南人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归脊’则喻指回归家乡,让体验者在互动中体会游子寻根、家族凝聚、血亲同源的情感。”该作品饱含着闽南人扬帆逐梦与归家团圆的祈愿;《风土之域 四隅守中》则融合九宫格、天井、八卦等意象,营造“四水归堂”般的休憩空间,呼应古厝家族的和睦场景。这些创意十足的作品,由全体营员共同搭建完成,为本次文化探索之旅写下了精彩的终章。
自2014年创办以来,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已成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主办方表示,本次体验营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两岸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起点。8天的朝夕相处与深度交流,不仅深化了青年学子对闽南、闽都文化的认同,更在彼此心中种下了深厚友谊的种子。期待学子们带着此行的感悟与情谊,肩负起传播闽南和闽都文化、促进两岸交流的使命,让共同的文化根脉在青春接力中愈发茁壮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