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林建军的沉香雕刻艺术丨中国嘉德2023秋拍

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文/窄门文化 2023-11-13













中国嘉德2023秋季拍卖会

巧艺——现代工艺品


预展时间及地点

11月25日-11月28日

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时间

11月30日 20:00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 B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本次《巧艺——现代工艺品》之“奇润艺隽——林建军沉香雕刻艺术”,呈献43件林建军沉香雕刻作品。这些作品,均符合“奇、润、艺、隽”的审美宗旨,是艺术家从艺以来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心血结晶,并非一朝一夕之作,期间不乏藏家高价求购,艺术家亦未舍割爱,值此中国嘉德三十周年之际释出, 且二十余件无底价,机会难逢。有必要说明的是,作品上出现的款识“剑君”和 “林建军”,一为艺术家艺名,一为艺术家本名,均为艺术家在用款识。



香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是一抹独特的风景。而沉香[1],更是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 香材。一方面,它满足了古人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闪耀于世,可谓是茶文化与酒文化外,又一个为数不多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文化分支。


香料与雕刻品,是为香文化的两大载体。使用香料,源于祭祀之需,自商周算起,已历三千六百余年;而沉香雕刻艺术,相较而言却晚得多,它是随着工具的进步至明清时代方开始发力。但遗憾的是,到了民国,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其发展一度停滞,于是造成了沉香雕刻独立性的不具足。


具体表现是,技法上依附于木雕、竹雕等已然成熟的雕刻艺术;艺术理论缺少系统建构, 也没有名家巨匠泽被后世。鉴于此,当代沉香雕刻艺术家林建军基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丰富的木雕创作经验,开始系统探索沉香雕刻艺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林建军

沉香木雕艺术家

轻工“大国工匠”

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福建省雕刻与设计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发起人之一


林建军,自执刀学习木雕之初,便凭借出众的天赋在木雕领域迅速站稳脚跟,而后经过刻苦的磨砺,最终成长为木雕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其在钻研木雕之余,还积极投身沉香雕刻艺术创作之中。他从中外优秀的艺术理论中吸收营养,并结合自身艺术创作经验,潜心归纳沉香雕刻的艺术特点,最终提出了“奇、润、艺、隽”的审美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首开沉香雕刻艺术理论之先河,在沉香雕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所谓奇,指沉香材料的造型之奇和主题立意之奇,奇绝的造型和奇巧的立意,是一件沉香雕刻作品不流于平庸的基础。


所谓润,指沉香雕刻以展示材料的油性润美为上。同时,艺术家需要仔细分析材料的特点, 通过准确的、艺术性的设计完成对珍稀之材的升华。润,也有沉香材料芳香沁润之意。


所谓艺,指创作时要因材施艺,综合运用多种雕刻技法。沉香的材性与木、竹不同,需要 创作者精通多种雕刻技法,熟谙沉香雕刻的艺术原则,精准诠释作品主题,最终达到以艺入境的境界。


所谓隽,指作品的艺术韵味要隽永流长,能给观者留下可供回味的空间以及美好的精神享受。


欣赏沉香雕刻作品,离不开对艺术家本人的观察。这种观察,主要集中在艺术家的技与道两个层面。技,是沉香雕刻创作的基础,技不过关,则谈不上道。林建军曾用十数年的时间,潜心恢复莆田木雕精微透雕技艺。在这一过程中,他打下了扎实的技的功底。除此之外,他对诸如圆雕、深浮雕、浅浮雕等技法的驾驭,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以上这些,只需观其作品,即见分晓。


然而,只有技而无道,尚不能称为艺术家。反观林建军的沉香雕刻作品,道也是清晰可辨的:在近三十年的艺术创作中,他通过艺术形式的触类旁通、个性语言的建立以及对生命深层内在的洞察,最终实现了艺术之道的构建。


《天空之城》(Lot4573)这件作品,集中反映了其艺术之道的面貌。在这块造型奇崛的材料上,他凭借惊人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技艺,精心营造出了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或者说 乌托邦。这件作品,既是对沉香雕刻艺术创新性的阐发,又投射出艺术家追求内心平静的超脱态度和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性思考。这便是林建军沉香雕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之道。


Lot 4573 林建军 《天空之城》局部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在他的作品上看到文脉的贯穿,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呼应。例如 《踏雪访友》(Lot4579)这件作品,即有五代巨然《雪图》(也有宋人宗法之说,在此不做讨论)的既视感,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在艺术张力这个交汇点上,奇妙相遇了。再如,林建军在罗汉主题作品的创作上,深受明代画家吴彬的影响。林建军与吴彬同是福建莆田人,其在从艺之初,便对吴彬产生了浓厚兴趣,故对吴彬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将吴彬的一些艺术理念化为己用,像《行云流水十八罗汉》(Lot4563),便是一个例子。

微信图片_20231113203247.jpg


Lot 4563 林建军 《行云流水十八罗汉》局部

明 吴彬 《十八应真图卷》局部


本次拍卖的四十余件作品,均具有唯一性。这种唯一性的成立,一方面归因于沉香材质的特殊性和稀缺性,另一方面在于艺术家林建军对待作品的真诚态度,希望能够给诸藏家带来美好、愉悦的收藏体验。


注:[1]行业标准《沉香》(LY/T 2904-2017)中定义,沉香是指沉香属的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由木质部组织及其分泌物共同组成的天然混合物质。沉香作为香料,自古为贵族阶层所推崇,价格不菲,宋《舆地纪胜》记载“一两之值与百金等”。同时,沉香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名医别录》《本草拾遗》《海药本草》《开宝本草》《本草图经》《本草衍义》《本草纲目》等医药典籍中均有收录。现代医学表明,沉香中的挥发油、色酮类等成分,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

Lot 4573

林建军 “天空之城”沉香木木雕

款:林建军

L 166 cm / 10.6kg

估价:RMB 3,260,000-3,500,000


材料完整无拼接,重逾十公斤,油脂密结,造型罕奇,难得一遇。作品横构图,两根油性十足的枝杈巧妙化作腿足撑起横材部分,观其整体造型,神似宋徽宗“天下一人”的花押印,这一美学上的巧合,独一无二,无法复制。此外,由枝杈擎起横材,又巧妙扣题,强化了“天空之城”的寓意。



作者采用精微透雕、圆雕、深浮雕、浅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在横材上重施雕刻,毕力呈现其心目中的桃源盛景:远观,以连绵青山作为大背景,前方是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画面由左及右,自一小抹由秀木、屋舍组成的风景延展开去,而后修竹异卉,云霭飞瀑,玉宇琼楼,旖旎难以尽言,至竹荫对弈构成第二处风光。接着是一块留白,黑色油线密布,尽头琢成崖堑壑谷,壑谷向内延伸,直隐于云岫之背,给人一种既神秘又旷阔之感。一条江水横贯右前方,岸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浦滩之上,楼阁峥嵘轩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最右侧,以小块留白收尾。显然,这是一处有大美而不言的世外桃源。



中国古代的隐逸思想,可分为儒家之隐和道家之隐。儒家之隐,更多是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如社会动荡、强权政治等,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唐末五代这样一些战争频仍的时代,隐逸就较为盛行。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正是儒家之隐的核心。从中亦不难看出,儒家之隐有权宜之计的色彩,是对黑暗政治一种无声的对抗。


而道家之隐,则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其没有什么道德目的,往往超越政治现实、实用观念、功利欲望和世俗纠纷等独立存在,所追求的是“与道合真”,最终实现生命与自然的融合。庄子所说“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即为此意。


“天空之城”这件作品,无疑是对“道家之隐”生命思考的延续。作者所营造出的这一方世外桃源,或者说乌托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生命与自然融合的浪漫与真情,让观众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此作既是对沉香雕刻艺术创新性的阐发,又投射出艺术家追求内心平静的超然态度,是作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之道的代表作品。

Lot 4553

当代 林建军 “将进酒”沉香木木雕

款:林建军

H 102 cm(带座) / 3.35kg

估价:RMB 560,000 -600,000



材料完整无拼接,形态甚是奇崛,油脂丰盈,包浆透润,观之可喜,加之重逾八公斤的体量,更属罕见。作者随形构题,以诗人李白为创作对象:李白头戴幞头,微微仰面,眼有醉态,耳际、嘴上及颏下蓄着美髯,身呈横卧之姿,一手撑地,一手上扬,长袖甩出,轻灵飘逸——诗人似乎正在乘兴吟诗。



此作大放异彩之处,在于作者对材料各部分的艺术化巧用。此外,李白作为家喻户晓的诗人,有“诗仙”的美誉,如何表现出李白身上那种狷狂的仙气,当属此作最大的难点。作者非但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还以技入道,将一件无法复制的天成之作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Lot 4560

林建军 “江上渔者”沉香木木雕

款:林建军

L 78 cm / 1580.7g

估价:RMB 260,000-300,000



材料完整无拼接,左端细至右愈粗,并施雕刻。留白处,油脂密结。作品较长,横向构图,雕刻主要营造一处世外桃源:背景部分,左侧小亭玲珑,中间屋舍轩阔,右侧楼阁典美,建筑周围,渚清沙白,琪树蓊蔚,椒兰吐香;前景三组人物,左侧二人合乐,中间一人棹舟,右侧渔夫独钓,神形悉皆惟妙惟肖。



整件作品立意高拔,尤其渔父独钓,让人不禁联想到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正可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Lot 4574

当代 林建军 “苍茫云海间”沉香木木雕

款:林建军

L 150 cm / 8.9kg

估价:RMB 1,460,000-1,600,000



材料完整无拼接,体量硕大,长达一米五,重约九公斤,油线密布,暗香氤氲。作品横构图,左窄右宽,下部留白,上部施刻。画面伊始,但见美树轩舍;至右,草木灿蔚,画阁峥嵘,一条碧江几乎贯穿整幅画面,浩浩汤汤,有奔流之势,江叟泛棹其上;抬望眼,又见山环水旋,乔林葱茏,楼阁琛丽,云波浩渺,数不尽的风流,道不尽的旖旎。综观其雕刻,布局闳雅,精工细琢,有巧夺天工之感。

Lot 4561

当代 林建军 “咫尺千里”沉香木木雕

款:林建军

L 74 cm / 1098.1g

估价:RMB 260,000 -300,000


材料完整无拼接,雕刻与留白泾渭分明,留白区色若玄铁,可知油脂之厚密。作品较长,横向构图,利用材料上的浅色区域,巧施雕刻,但见层峦叠嶂,浩水浮槎,奇花美木,屋舍茅椽,洋洋洒洒,目不暇接。这一条嵌在深色中的素练,恰似一幅横向展开的山水长卷,由左及右赏去,咫尺之间,好似蕴藉无限美景,故名“咫尺千里”。



中国山水画,以山为德,以水为性,暗藏中国艺术最为厚重的积淀,也是咫尺天涯错觉意识的外化。在这件作品中,作者以刀代笔,将千里秀色缩于尺幅之内,让人不禁联想到《千里江山图》等不朽名作。两种形式的艺术表达,可谓殊途同归,均有一种超然的、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Lot 4579

当代 林建军 “踏雪访友”沉香木木雕

款:剑君

H 47 cm(带座) / 1635g

估价:RMB 1,000-2,000


材料完整无拼接,形似巨嶂屏山。作者驰思遐想,巧妙利用材料的颜色差,打造出壮美雪景,同时寓动于静,雕斫一主一仆一驴于悬险的山道上,姿态异常灵动,见之即感雪天山道跋涉之艰险,而绕过前山,往后山探去,只见隐着几椽屋舍,上覆素雪,应为主仆造访之地。更为细致的是,连底座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造景的需要,白皮化作银装素裹,树干与树冠的颜色亦借势区分,细节之精彩,令人拍案叫绝。


五代 巨然《雪图》局部


此作之情景,让人不禁联想到五代名作《雪图》(传巨然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者有同工之妙,值得仔细玩味。

Lot 4581

当代 林建军 “隐·访友”沉香木木雕

款:林建军

H 32.5 cm(带座) / 694g

估价:RMB 1,000-2,000



此作为“隐”系列其中一件。材料完整无拼接,造型奇绝,左右犹如一剑劈开的两瓣山峦,中间则是幽幽壑谷。壑谷顶处,运刀造景,刀法精微,令人赞叹:平桥楚楚,落泉吟吟,庐舍椽椽,翠尾森森……宾主相迎款谈,寥寥几笔,便将“幽帘清寂在仙居”刻画出来。这件作品,构题巧妙,两瓣山峦留白处理,香脂凝结富集,形成深邃一片,莹润可人。

Lot 4577

当代 林建军 “云纱遮月吟”沉香木木雕

款:剑君

L 61 cm / 503.4g

估价:RMB 1,000-2,000


材料完整无拼接,油线密布。作品横向构图,右侧多留白,左侧施雕刻:一轮银月遥挂天际,浮云半遮,两位高士立于拱桥上,似在欣赏美丽的夜景。风拂垂柳,光洒汀渚,庐舍掩映在蔼蔼红绿间,正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Lot 4549

当代 林建军 “松下高士”沉香木木雕

款:剑君

H 42.5 cm(带座) / 932.6g

估价:RMB 1,000-2,000



材料完整无拼接,形似一座高峻苍山,油线密布。作品竖构图,主要在右下方施刻:一老者立于松下,一手拈须,一手拄杖,眺望远方。身旁有一童子,双手抱琴,真纯可爱。视线上移,苍松蓊郁,芝兰衔香,更有一条蹬道没于崖洞之内,而后自左而出,有亭翼然临于其上。这一片小小风景,与前景恰呈对角线,相互辉映。

Lot 4547

当代 林建军 沉香木供石

款:剑君H 77 cm(带座) / 6.6kg(带座)

估价:RMB 1,000-2,000


材料完整无拼接,油脂聚结,色泽明润。宋人米芾提出“瘦皱漏透”的赏 石审美标准,遗响千年,文人以石自况,含坚洁之意。此作致敬中国赏石 中的太湖石。太湖石有南北之分,南太湖石主产于太湖地区,多孔窍,早 在唐代即闻名于世。此作所摹,便是南太湖石。“石”为立峰,较高,上 端膨若团云,至底渐收,通体遍布孔窍,玲珑剔透,风俊秀雅。



中国嘉德2023秋季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