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强了!福州这位泰斗,又有新动作!

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来源:福州晚报 文/刘磊 摄/石美祥 2023-11-01

他是寿山石界唯一集书、报、刊、讲座于一身的研究、宣传推广者;


他擅长书画、雕刻,曾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大型镶嵌屏风创作;


他是首部反映寿山石的全景式长篇写实文学《寿山石缘》的主人公——


他就是寿山石文化泰斗方宗珪


方宗珪。


记者近日采访了方宗珪。


方宗珪1942年生于福州,自幼蒙著名画家陈子奋厚爱,侍从学画,考入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后又受教于龚礼逸、潘主兰、李芝卿诸师。


1961年毕业到福州市工艺石雕厂工作之初,方宗珪了解到传世寿山石文著不多,且多以介绍石种为主,较少论及寿山石的形成及其雕刻艺术,于是打定主意撰写一部完整的寿山石专著。


除了从省市图书馆浩瀚的书海中摘录关于寿山石的诗文资料外,他还翻山越岭采集数十个矿洞的寿山石标本。经过10多年的潜心著述,终写成30多万字的《寿山石志》初稿,并经三次删改后订正为10万余字,于198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年轻时的方宗珪和《寿山石志》手稿(部分)。


该书不仅讲述了寿山矿区地质、矿床分布、矿脉形成情况和石种品类鉴别方法,还对寿山石雕的历史、流派、雕刻技艺和名艺人传略等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开启了当代寿山石收藏的热潮。


方宗珪著的《寿山石志》。


面对各界的夸赞,方宗珪却表示:“《寿山石志》仅仅是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些史料补充和文字整理工作,还很不完善。”


此后,方宗珪开始了约两年一本的速度出版《寿山石全书》《中国印章石》《寿山石文化丛书》等专著,至去年其封笔之作《寿山石故事新编》面世,他前后出版寿山石专著20多部。《寿山石故事新编》中的许多故事是由他亲自考察走访所得,在趣味性、可读性的外表下更具深厚的人文内涵。


除了撰写寿山石文化专著,方宗珪于1999年至2004年在本报开设《寿山石知识·方宗珪信箱》,每周一期普及寿山石知识,前后刊发106期;

2006年至2015年,担任业界唯一专业杂志《寿山石》学术总监;

担任本报首创举办的8届“风华杯”青年艺术家寿山石雕作品大赛评委会主任,提出的“不问门派、不拘流派、一视同仁、客观公正”的原则,让“风华杯”先后走出1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些大师至今仍尊称其为“方心囡”(“心囡”福州方言“老师”之意)。


数十年来,方宗珪还热心于寿山石文化推广,先后应邀在海内外举办各类寿山石文化讲座上百场。


但为文化理论盛名所掩的,却是书画、雕刻和漆艺俱佳的另一个方宗珪。师承陈子奋的工笔画、漆艺大师李芝卿的脱胎漆艺、石雕大师林寿煁的镶嵌技艺,其佳作不断。


方宗珪设计的《寿山石镶嵌博古花果大围屏》,入选1972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并被国家收藏。


如今,方宗珪“封笔”,只因年事已高,不再撰写出版学术专著,但他仍为寿山石文化的宣传推广不遗余力。由他担任编审的《福建寿山石志》即将面世,由他主编的《寿山石文化史(简编)》也在紧张撰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