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福建2件获奖!10件入围!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

新闻资讯研究会动态 来源: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2024-01-19


2024年1月18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艺学术界联合会、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美丽鹭岛厦门举行。


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结合多种形式共举办各类评选活动12次,共有160个作品入围,最终20个作品荣获本届“山花奖”。其中,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5项;优秀民间文学作品3项;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8项;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4项。值得一提的是,由福建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推荐的2部作品喜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来文,中国民协副主席伊和白乙拉为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奖获奖者颁奖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荣书琴,福建省文联主席陆开锦,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为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代表颁奖


分别是:由陈雯、李林主创,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广场歌舞作品《展宏魁》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全国仅5件),杨明的石雕作品《古厝新韵》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全国仅8件)。


同时,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入围作品汇集了全国22个省区市的72件作品,涉及到编织刺绣、雕塑剪刻、民间绘画、器具陶瓷、金属工艺、彩石镶嵌、家具制作等多种类别。


此次我省的王福信《觉法空相》、王长坤《百狮贺岁》、刘文伯《福州印象之三坊七巷》、蔡奇龙《鹤鹿同春》、庄少卿《晚晴老人》、林陵祥《山水合璧》、李甲栈《丹凤朝阳》、张纯连《印象家乡》、沈锦丽和王本鑫的《春暖花开漆线雕屏风》、李亚华《兰闺雅集》等石雕、玉雕、木雕、陶瓷、漆线雕、影雕共10件民间工艺作品入围“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终评。获奖和入围作品数量排名全国前列。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民间文艺奖项。“山花奖”的评选宗旨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表彰成绩突出的民间文艺工作者,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进了优秀民间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传播,促进了优秀民间艺术人才的成长,有力推动了中国民间艺术事业繁荣。     山花奖自1999年开始评选,至2023年已举办十六届,先后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为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推动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获奖作品介绍


杨明丨石雕《古厝新韵》

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作品《古厝新韵》融圆雕、浮雕、镂空雕等雕刻技法于一体,不仅立意鲜明,而且层次分明、动静相生。观众欣赏精美雕工的同时似乎更能听到天真浪漫的童音和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杨明利用寿山石雕的艺术形式,以春联、红灯笼等中国传统春节元素定格时间,以古厝民居的马鞍墙造型结合枝繁叶茂的古榕树,以及稚童燃放爆竹过新年的场景来表现福州市井坊巷浓郁热闹的过年气氛,由此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新春佳节浓浓的“乡愁”回忆。


【作者杨明谈创作】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福州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而福州古厝正是其标志性的城市建筑,福州古厝具有晚唐风格,竭山顶、马鞍墙,不仅是建筑样式,更是历史文化的承载。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我从小便在这个城市的各大古厝与小巷之中穿梭,因此,当我掌握寿山石雕刻技术后,我一直想用自己的工艺来表达我对故乡浓烈的情感。《古厝新韵》正是我的一个尝试,作品描绘的是春节时福州古厝张灯结彩、稚童迎春的场景。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石雕作品,让更多人领略福州的城市魅力。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丨广场歌舞《展宏魁》

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


跳鼓舞在泉州的流传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在福建地区流行于闽南的泉州、晋江、南安等地,通常是在迎神赛会、行傩踩街中表演。作品《展宏魁》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原始、粗犷、诙谐、幽默的朴素风格。


由陈雯、李林主创,周琼琼、郭峰、杨德意、周天福、吴润珠、许再生六位民俗表演艺术家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共同带来的广场歌舞《展宏魁》是基于多方文献资料分析与舞姿复现,并在原始鼓谱基础上将原生态跳鼓舞中《水浒传》人物所持道具与打击乐有机融合。作品是跳鼓舞的传统复现,融入了现代传承与发展,彩球、拍胸、火鼎公婆等还原跳鼓舞彩街时的热闹场景,喜庆盈盈,借着跳鼓舞表达两岸一家亲的情感。


【编导陈雯谈创作】广场歌舞作品《展宏魁》的创作缘起于2019年由我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我从拍胸舞艺人杨德意那里了解到,他的父亲、泉州跳鼓舞传承人杨清端的离世,让他突然意识到要继承父业,从事民俗表演,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跳鼓舞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旋鼓一人击鼓,和杨德意父亲一起跳民俗舞的人因失去舞伴不想再跳了。作为一名舞蹈创作者,我意识到有义务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从各方收集文献资料,向学者问询了解相关史实,创作了《展宏魁》。创作过程中,我发现闽南跳鼓虽有人物和舞蹈动作,却没有舞蹈场域图,而场域图在台湾地区仍有保存。幸运的是,来自台湾地区的舞蹈教师林元凯给我们带来了闽南跳鼓的舞蹈场域图,创作才得以推进,这也展现了民间舞蹈让两岸同胞共品人间情味的动人故事。李林老师传承和发展了跳鼓舞鼓谱。创作期间,节目得到了周琼琼、郭峰、杨德意、肖淑萍、周天福、吴润珠、许在生等民间文艺家以及福建省京剧院、泉州歌舞剧院的帮助。


入围作品介绍


640_副本.jpg

王长坤丨玉雕《百狮贺岁》


作品《百狮贺岁》通体呈绿色,是极为难得的雅安绿原石,深绿浅绿明暗交替,展现低调内敛的光芒。整件作品共雕刻一百只狮子,每一只狮子都姿态各异、威武雄健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狮子形象始于汉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瑞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狮子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王福信丨木雕《觉法空相》


作品《觉法空相》中的“觉法”,是菩提达摩(简称达摩)之意译。空相者,“诸行无常,诸法空相”。故作品不仅精雕达摩,同时将达摩置身于杉木之窠内。达摩用黄杨雕成,有佛家金色之感。达摩盘坐,合目含胸,似醒似眠,惟精惟悟。三枝杉木,汇于穹顶,如莲,如火,不生,不灭。看似削瘦的达摩身影,静处天地洪荒,此刻,只觉丰盈,只觉广大。入三摩地,悟正法眼。


刘文伯丨石雕《福州印象之三坊七巷》


作品《福州印象之三坊七巷》由三块寿山石连接而成,刻画出闽派建筑中的水榭戏台、门窗镂花、白墙黛瓦、曲线山墙、飞檐翘角……将福州三坊七巷的南后街全景展现,作者意在表现国家和平稳定、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一派景象。


蔡奇龙丨猛犸牙雕《鹤鹿同春》


作品《鹤鹿同春》选用猛犸牙大料雕刻而成,运用了莆田精微透雕的传统技法,咫尺方寸之间尽染对自然的表达,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也是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鹤鹿同春是汉族传统寓意纹祥之一,鹤、鹿均为古代瑞物,有祝福庆寿之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一如传统吉祥纹祥“鹤鹿同春”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表达了对于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庄少卿丨陶瓷《晚晴老人》


晚晴老人(弘一法师),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的优秀代表,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作者庄少卿以德化陶瓷所雕的晚晴老人(弘一法师)着法衣,宽腰阔袖,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林陵祥丨雕刻《山水合璧纯银茶具》


作品《山水合璧纯银茶具》是以《富春山居图》为蓝本设计,结合器型特点和茶艺功能,采用了畲银技艺,将山水画、书法、篆刻融入其中,并运用剔刻、薄意雕和浅浮雕相结合,又以错金、错铜、镂雕等装饰点缀,表现山水的远近层次,力求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李甲栈丨陶瓷《丹凤朝阳》


凤凰自古便是祥瑞的象征,民间常用“百鸟朝凤”来表示和谐、尊贵与太平盛世之意,“凤凰牡丹”寓意繁荣、吉祥、美好的未来。作品中凤凰羽翼丰盈,在繁花锦簇中傲然挺立,象征祖国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拼搏勇进,开拓进取。整件作品洁白无暇,体态雍容富贵,寓意国家昌盛,天下太平。作品采用特优瓷泥雕制,经1330度高温煅烧而成,整件作品制作难度高,做工复杂、精巧,史属佳作。


张纯连丨石雕《印象家乡》


作品《印象家乡》选用芙蓉大原石,色泽艳丽,有红、白、黑等巧色,层次分明,并学习借鉴吴冠中先生的印象派绘画风格,以传统浮雕结合圆雕的手法来创作。以黑色创作大树峭壁巨石,以白色创皑皑白雪,红巧创作典型的江南木屋,一幅乡村人家的生活场景,加上石头色泽分明,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当下传统雕刻多以具象写实等形式来创作,此次以印象派表现形式来雕刻,是一个大胆创新尝试,也是对家乡情怀的一种表达。


沈锦丽、王本鑫丨漆线雕《春暖花开屏风》


《春暖花开》屏风底座髹黑漆,主体画面髹红漆,漆线雕贴金饰纹,一组四扇面。画面描绘了松鹤迎春、喜鹊登枝、牡丹锦鸡、蝴蝶飞舞,鸳鸯戏水,雀屏盛开,一片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繁盛景象。本作品创作于疫情期间,代表了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歌颂,对祖国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李亚华丨惠和影雕《兰闺雅集》


影雕作品《兰闺雅集》采用新疆黑胆石,用特制钢针工具,巧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实,将绘画艺术细腻的人物情绪表达融入影雕工艺之中,十刻绘的二金钗中的画面人物细腻逼真、清晰生动、古朴高雅,独具艺术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