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心师生参加“2024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暨学术研讨会”活动 开营篇

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来源:齐鲁建筑文化 2024-08-08




盛夏时节,相聚泉州。8月2日,由泉州市文旅局主办,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泉州市博物馆承办的“2024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在福建省泉州市顺利开幕。本次活动自8月1日-8日,共持续八天,中心师生组成调研团队,将会对惠安崇武石雕、木雕传习所、崇武古城、梧林、南安文庙等多处传统建筑遗存与古庙开展系统的学术调研。


640.jpg

— “2024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暨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泉州举办 —


上午八点十分,活动开幕式在福建泉州中南大酒店顺利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共 13 所高校的 80 位师生共同参加。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代表、泉州市博物馆代表对活动进行致辞,来自台湾铭传大学的许惟杰同学和大陆华东理工大学的叶常青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开幕式最后举行夏令营营旗授旗仪式,并进行了《德化陶瓷聚落文化和传统建筑调查》论文集首发式。


—台湾铭传大学的许惟杰同学(图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叶常青同学(图右)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张杰教授和萧百兴教授向各高校学生代表赠送论文集—

— 中心调研团队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合影 —


      随后,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分别对南安文庙、惠安文庙、王益顺故居、崇武古城等传统建筑展开调研,并参观了惠安蒋钦全古建传习所、尚艺大木作基地。





南安文庙














据调研考察,南安文庙北有大成殿,南有大成门,东庑、西庑位于大成殿与大成门之间,分为东西,分列两侧。其四面合起来便是内广场,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内石埕、内埕。经了解在重建前,东庑已全部倒塌,西庑只余部分红砖条石墙体。


大成门正面为朱红色,门上有四个清代风格的花窗。大成门接近屋顶处有莲花吊筒(垂珠),大成门内两侧有“万字花框”,且有旧红砖雕及麒麟壁。其中一面砖雕形状为荷花瓶,据介绍其修复前早已破碎,工人们一一拾捡碎片,而后进行拼接。砖雕边上的两头麒麟十分完整,在麒麟周围有祥云、吊钱、元宝、双菱、双圈、如意、葫芦等八样珍宝。


— 大成门屋顶上的剪瓷雕 —

— 剪瓷雕手绘(刘李洁绘)—


大成殿前月台上的一整块“丹陛石”被保留下来,上有元代风格三爪龙雕。据悉,“丹陛石”又称“陛阶石”,为古代宫殿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长方形石头,一般设于宫殿前两条主路中间,常为一整块石头。


— 大成殿前的“丹陛石” —


惠安文庙















惠安文庙,即“惠安孔庙”、“惠安县学”,位于惠安县城中山北路西侧县政府东旁(螺城镇西北街城隍口5号),现为惠安县博物馆。惠安文庙,是惠安宋至清代祭祀孔子及历代名宦先贤的地方。


文庙坐北朝南,以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棂星门、泮池、戟门、两庑、大成殿、崇圣祠。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混合结构,如意斗拱。左右明廊,前有月台,檐柱正中有蟠龙石柱一对。附属建筑崇圣祠分两个院落。现保存较完整的大成殿、两庑、戟门,经 1684 年(康熙二十三年)和 1779 年(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庙内有重修碑记两方。


— 惠安文庙平面布局图 —

— 惠安文庙细节及手绘图(刘李洁绘)—



尚艺大木作基地














在尚艺大木作基地,师承溪底派的第四代传人王世猛也与我们进行了交流,同时中心同学近距离参观了溪底派木作的精美技艺 。


— 中心同学在尚艺大木作基地 —

— 中心团队成员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世猛老先生合影 —



王益顺故居














清末民初,王益顺(1861年-1931年)出生于“木匠之乡”惠安县崇武镇溪底村,对大木技艺天赋异禀。他自幼家贫,曾就读乡塾4年,因父逝辍学,11岁便接任父亲衣钵。


王益顺故居位于王氏宗祠后落大房和后落七房的北侧。这是王益顺中年自建的房屋,外观安静朴实含蓄。由于场地的限制,房屋坐南朝北。房屋为三间张榉头止格局。大门朝向东北,西北侧有一边门。顶厅倒塌了一部分,右侧部分改为条石结构。


— 王益顺故居正门(左图)与侧立面(右图)—



惠安蒋钦全古建传习所














惠安蒋钦全古建传习所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所创办的研习基地。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是一栋7层建筑,红砖红瓦、燕脊凌空、出砖入石、雕梁画栋的传统红砖建筑光耀夺目,它是闽南多元文化的精彩写照。一、二两层陈列了许多技艺瑰宝,用于展示学习。


640 (2).jpg

— 蒋钦全先生向师生介绍营造作品 —

— 蒋钦全古建传习所内部陈列展品 —



崇武古城














《崇武所城志》载:城“四方设门,各置楼于上”,“东、西、北三面月城,南无月城,门外照墙为屏蔽”,城门及门楼至今保存完好。又载:“东城厚设敌台一座,防贼舟随潮内讧,便于观察”,后于1574年(明万历三年)又在“南、北、西三面卜建四座,名曰虚台,其制上下四旁俱有大小穴孔,可以安铳,台内可容数十人”,这些敌台距城门约50~100米左右,现均完好。环城还有窝铺26座,系供守城士兵休息用。


— 崇武古城外观及手绘(刘李洁绘)—


崇武古城城墙由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围长246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内砌跑马道二或三层,宽4米,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敌台5座,四面设城门及门楼,东、北、西三面有月城,四周设烽火台五座,四座城门保存较好。城内莲花山制高点有瞭望台,城边有窝铺、月城、墩台和通外涵沟,构成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崇报祠”“元饲宫”等是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所建。


— 崇武古城城墙 —


最后,在晚上学术交流研讨会上,同济大学朱晓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赵逵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张杰教授、华梵大学萧百兴教授分别进行了学术发言,现场进行了积极的提问及解答。


— 华中科技大学赵逵教授作了题为《美奂美仑的明清会馆——以福建会馆为例》的演讲 —

— 同济大学朱晓明教授作了题为《向东引水渠高架石拱渡槽技术研发与启示》的演讲 —

— 台湾华梵大学萧百兴教授作了题为《历史空间再诠释作为地方创生营造的锁钥:以北竿大塘岐扬起海丝东路的梦想等为例》的演讲 —

— 华东理工大学城乡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杰教授作了题为《匠派视野下闽南剪瓷雕的营造技艺与传承研究》的演讲 —


经过一天的考察,我们对惠安的传统建筑文化及技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后续的调研活动里,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闽南建筑文化,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完成此次调研活动。


— “2024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各高校师生在中南酒店前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