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建筑概况

新闻资讯学术交流 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2025-01-07

福州传统古建筑包括民居、园林、祠堂、会馆、书院、宫观、廊桥、桥梁、街亭、商铺等,其中官式建筑极为少见,仅有华林寺、孔庙等少量建筑。福州古建筑的历史悠久,基本特点始终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体,以单体建筑为构成单元。虽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总体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福州古建筑根据规模区分,有大厝、小型民房。其中,大厝又分为平原型、山区型、沿海型。平原型建筑群因建筑密集,多以合院形式组成,形成中轴对称、布局严谨、井然有序的建筑格局,典型代表有三坊七巷、朱紫坊等;山区型建筑群,占地宽广,构架尺度较大,建筑有限,实用性极强,多建高墙、聚族而居,典型代表有永泰庄寨建筑群、闽清坂东建筑群等;沿海型大厝主要分布在福清等地,出檐短,多用红砖、石块砌筑,木料一般较少且较小,典型代表有福清前薛、高山等地的民居。小型民房又分为柴栏厝、走马厝等类型。它们多临街,进深浅,没有门房和多院落,多做二层的木楼,以增加使用面积。


祠堂,又称为“宗祠”或“家庙”,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及其附近,是宗族活动的中心。祠堂建筑可以分为家族祠堂、先贤祠、享堂等。


书院有官学、地方书院、私塾、试馆等几种类型。官学一般依附于孔庙,有教学、藏书、教化功能,是当地文化教育中心。康熙早期,福州书院初起,至中期渐兴,属于全省性的书院有四所:鳌峰、凤池、正谊、致用,称为“清代四大书院”。


宫观、寺庙等宗教建筑是福州民间建筑中除民居外最重要的类型。福州传统宗教建筑主要是佛、道及民间宗教建筑。塔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同时还有佛塔、文峰塔、墓塔等类型。道教宫观遍布福州各县区,规模不等,形制各异,但总体上分为三类:宫殿式的庙宇、一般的祠庙、在山林中的洞穴或依照山势所建的散落式宫庙。一般的祠庙建筑在福州道教建筑中数量最多。


会馆建筑是由居住在福州的官绅和在福州经商的省内外商贾集资兴建的,作为外乡籍的官商在福州的活动据点,有两种类型:试馆,此类会馆以教育功能为主,又称书丁;祠庙,明清两朝,大量商贾云集福州,集资修缮祠庙,以解乡愁、叙乡情、联络乡谊。主要有古田会馆、安澜会馆、乌塔会馆、三山会馆等。

(来源:《福州市文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