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方寸石间见天地 书香墨里传文脉——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读书月系列活动之《寿山石概述及其文化意义》主题讲座

新闻资讯研究会动态 来源: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 2025-05-15

 national reading

编者按

党和国家多年来持续倡导全民阅读,号召全民参与,建设书香社会,建造学习型社会。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响应国家号召,引领全校师生博览群书,培养“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使书籍真正成为全校师生进步的阶梯,近年来,福州三中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丰富内涵,创新形式,积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走出一条有三中特色的书香校园建设之路,并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书香校园”名单。其中,每年3月或11月前后开展的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通过书评大赛、演讲比赛、主题讲座、校园十佳写手、经典诵读、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分享、交流中,让书香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师生文化视野,深化书香校园内涵建设,将非遗艺术与阅读文化有机融合,2025年5月13日,福州第三中学重磅推出“阅读启智 书香润心”读书月系列活动之《寿山石雕概述及其文化意义》主题讲座,特邀福建省雕刻与设计艺术研究会会长、闽派工艺美术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寿山石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长坤先生入校为三中学子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福州三中德育处主任助理、心理教研室主任周晓芳为王会长颁发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阅读启智 书香润心”读书月系列活动校园推广大使荣誉证书。



从南北朝的古朴初现,到唐宋时期的兴起繁荣,历经元明清的蓬勃昌盛,直至民国后的传承创新,王长坤会长凭借深厚的学识与生动的讲述,系统梳理寿山石雕的发展脉络,将这一传统艺术的精湛技法与独特魅力徐徐铺展。讲座中,他带领师生穿梭于历史与艺术交织的时空长廊,并通过展示多件匠心独运的寿山石雕作品,以实物为媒、以艺术为介,带领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石材天然纹理与人工雕琢的精妙碰撞。三中学子们沉浸式领略“一石一世界”的美学意境,见证千年非遗匠心与校园书香文化的深度交融,于方寸石韵中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



871069da3d45bc082fec9b685a378ff3-sz_3027608.jpg


现场王长坤会长赞赏三中学子短短校本课程时间的学习成果,还亲自演示石雕篆刻,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他执刀如笔,边雕琢边耐心讲解,指尖运力收放自如。随着细碎石屑簌簌飘落,栩栩如生的狮子纹样逐渐明朗。同学们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追随刻刀的轨迹。这场生动的实践教学,不仅让非遗技艺的魅力直抵人心,更在青春的心田播撒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fa5341b66a915f860b18587e826c6aa8-sz_2587026.jpg

面对疑问,王长坤会长耐心解答,不仅用专业知识回应,还结合创作经历分享心得。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仍热情不减,纷纷围聚在王会长身边,接连提出关于技法传承等问题,现场求知氛围浓厚。雕刻技艺与青春求知相遇,文化传承的力量在互动中悄然生长。



e3ee36151f6cd729f9b9ef0cfd97a887-sz_3264392.jpg


方寸之内,气象万千,灵巧之手,潜力无限。一直以来,我校深耕美育沃土,精心打造《中国印——篆刻》校本课程,不仅为怀揣篆刻艺术热忱的学子搭建了专业研习平台,更以金石文化为载体,让学生在挥刀刻石间感受“方寸乾坤”的艺术魅力,引领学生叩响传统文化的美学之门。学生触摸千年篆刻技艺的文脉肌理,在朱白相映的虚实变化中提升文化审美素养,更在潜移默化间厚植文化自信,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此次寿山石雕主题讲座与现场演示,恰为篆刻校本课程注入了一剂“活态教材”。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的篆刻理论与大师实操技法相互印证,不仅加深对线条、刀法的理解,更在寿山石温润的肌理与灵动的造型中,触摸到传统艺术“因材施艺”的创作智慧。王长坤会长亲临《中国印——篆刻》校本课堂,以大师视角为篆刻班学子展开“一对一”悉心指导。同学们受教匪浅。此起彼伏的赞叹与热切期待的目光,让课堂化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追星”现场,尽显传统艺术的非凡魅力与育人温度。



最后,王长坤会长与德育处杜重成主任、艺术组组长翁东亭老师就文化艺术与美学育人进行了深入地友好交流,并将其心血之作《王长坤雕刻艺术》捐赠给学校。这部凝结着其创作智慧与艺术哲思的著作,不仅为三中师生深入研习寿山石雕技艺打开了专业窗口,更以纸墨书香的形式,将非遗匠心永久留存于校园之中。



学生感悟



林立烨

高一3班

石中乾坤,匠心传承。


今日聆听福建雕刻与艺术协会会长王长坤先生关于寿山石文化与雕刻的讲座,我仿若推开了一扇通往瑰丽艺术世界的大门。


讲座中,王会长从寿山石“温润如玉、柔而易攻”的特质讲起,细数田黄、芙蓉等名贵石种的历史渊源,那些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与寿山石的故事,让我惊叹于一块石头竟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在雕刻技法演示环节,他手持刻刀,于石上或切或削,寥寥数刀便让顽石化作灵动花鸟,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令我深深折服。


最触动我的,是王会长提到“石有灵性,需以诚相待”。每一次雕刻,都是艺术家与石头的对话,既要顺应石材的天然纹理,又要注入独特创意。这让我明白,艺术创作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耐心与匠心的沉淀。这场讲座,不仅让我领略了寿山石文化的魅力,更让我懂得,任何领域想要有所成就,都离不开对细节的执着与对传统的敬畏。


陈瀚霖

高一2班

通过参加寿山石讲座,我对寿山石有了全新认知。寿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讲座中提到石种繁多,如田坑石、水坑石等各有特色。田坑石温润如玉,水坑石通灵透澈,它们的形成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沉淀。


雕刻工艺更是寿山石的亮点。雕刻师们精心雕琢,把一颗颗原石赋予生命,无论是栩栩如生的动物,还是精致典雅的人物,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寿山石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文化传承。它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也让内心充满对传统文化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