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下午,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福州市文化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遗拾光”系列活动——“数字场景下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主题沙龙在市文化馆举行。
沙龙邀请艺术与数字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媒体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代视野下数字化工具和与传统技艺要素融合创新的实践路径,构建一个传统技艺与当代多元场景的对话场域,让非遗从“文化遗产”进化为“文化源代码”,在保持文化根性与生态性的同时,激活传统工艺使其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场景下的创新动力。
寿山石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雕刻与设计艺术研究会会长王长坤先生以“当代艺术视野下的雕刻与设计创作”为题进行分享。他对中西方经典的雕刻艺术理论与案例做了分析,并从个人创作角度出发,畅谈在新理论和新工具视野下福州寿山石雕的创作思路,并对福州雕刻艺术产业园区建设提出了设想与规划。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福建省公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栀梓教授进行了题为“基于非遗的艺术创作与创新设计”的主题分享,从院校教学和非遗传承创新角度做了精彩的演讲,展现了相关方面的教学成果,并对非遗要素融入当代艺术创作和创新设计,交流了个人经验和观点见解。
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设计中心主任、锦砚艺术工作室主理人林海涛先生围绕“非遗视野下的工业与产品设计——以大漆为例”的主题,就福州大漆与多元产品设计方向进行精彩交流。他以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奖”奖杯设计为案例,提出了当代视野下大漆产品设计的更多可能性和更大发展空间。
数字艺术家、福建省文旅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黄翊先生长期从事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融合研究,他当天的分享题目为“基于AI辅助的艺术创作与设计”。他针对城市非遗要素、文旅IP与AI工具融合创新的方法进行阐述,深入探讨了非遗技艺如何融入福州“数字应用第一城”的整体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