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石传福州工 中华龙承民族心

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来源: 2023-03-09


在我看来,王长坤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石,福州工”的践行者。作品《中华龙脉》套件中,他在产自秦岭的稀有石种上,将福州寿山石雕中的印玺文化和雕刻技法发挥到了极致。王长坤利用这种带有金属质感,形如自然风化形成的纹理进行雕刻创作,在之前福州寿山石雕刻技艺中尚未有人发掘,堪属首创。




秦岭处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呈东西走向的山脉,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中华龙脊”。秦岭古称“终南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称“秦为天下之脊,南山则秦之脊也”,涵盖昆仑山、华山、太白山、南五台等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被古人认为是天神和地衹的居所,是最接近日月神德和天地源泉的地方,见证了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西魏、隋、唐等13个朝代的兴衰。




而发掘于此的特有石种——秦岭石,似乎也同样承载着华夏历史的千年风霜。它饱含红、绿、黑等丰富色彩和古朴气息,就如同沉寂数千年的青铜器文化遗留至今,浓缩成矿石,蕴含着历经千年洗礼沉淀的民族精神与气势。用福州寿山石的“温润细腻凝结”的标准来看,秦岭石在质地上并不算出色,不如晶冻石种通透艳丽,也不似山坑水坑石种凝结可人,它更像是老岭、晗红、旗降等一类山坑掘性石质朴古拙,与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沉淀出的文化气息相当契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称,对于龙的崇拜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与其相关的服饰、习俗、语言、文字、传说等缤彩纷呈,在当今依旧崇尚着东方巨龙的精神。而中华民族龙图腾崇拜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伏羲时代,华夏始祖伏羲曾在黄河一带目睹了龙首马身的异兽,以此作为部落标记,号称龙师,部落官员均以龙命名,自此开始了漫长的龙图腾的崇拜史,并将其视为权势地位顶峰,如皇帝被认为龙的化身,冠以“真龙天子”的称号,在吃喝住行中均以龙纹、龙饰装点。




在福州寿山石雕中,古兽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题材,多以兽钮的形式展现,龙便是兽钮中的重要表现题材。王长坤《中华龙脉》作品套件以“龙生九子”为题材,中间摆置着一只青龙,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象征着中华文明的源起与发展,而周围环绕着九只狮兽类古兽:囚牛、负屃、睚眦、狴犴、嘲风、蒲牢、螭吻、赑屃、狻猊,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祥瑞象征,或是爱好音乐文字,或是代表英勇善战,或者象征公正仗义……在他们身上多少都保留着龙的外貌象征,浓缩着中华百姓各种不同的期盼与祝愿,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延续。




在雕刻技法方面,充分运用寿山石雕传统技法,尖圆刀法运用,又大胆借鉴其他艺术表现的先进思路,凿锉有机结合。作品既达到圆浑、刻工饱满、摸不刺手的传统印钮雕刻要求,又保留有部分刀劈斧凿过的纹理痕迹,巧妙呈现出作品肌理之有条不紊和朴拙之韵,实属天工尚品妙不可言。



纵观王长坤作品就可发现,他最擅长也最喜爱狮兽类题材创作,他将“龙”“狮”等作为了当代国家的象征,其中充满了社会安定、国家强盛下才有的自由、忠诚与热爱,也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奋进、敢于拼搏的不屈精神。《中华龙脉》作品刻画时代,既是对过去延续千年的华夏文明的传承,也是对当下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