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入选鼓楼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闻资讯研究会动态 来源: 2022-07-03


福建省雕刻与设计艺术研究会申报的鼓楼区非遗传统技艺项目【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入选鼓楼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


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主要分布于民居、园林、祠堂、墓葬、会馆、书院、宫观、廊桥、桥梁、街亭、商铺等,在近代西式建筑如洋楼、别墅、洋行、银行、厂房等民用建筑中也有体现,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的三坊七巷是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如连江仙塔、鼓楼华林寺、罗源陈太蔚宫、连江厦园里、闽侯南屿林春泽故居、罗源凤山天后宫、永泰同安凤凰寺、永泰世科里、福清一都东关寨、鼓楼于山大士殿、闽清塔庄冬畴寨、闽清明兴厝、闽清文庙等,均有着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


640_副本.jpg

福州华林寺


福州古厝营造技艺的实践方式和表现方式,主要有:民居、祠堂、公建等,福州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基本特点始终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体,以单体建筑为构成单元。根据规模可以划分为大厝和小型民房。大厝主要有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平原型大厝,永泰古岸民居为代表的山区型大厝,福清镜洋磨石黄氏民居为代表的沿海型大厝。小型民房有走马厝、柴栏厝等,这类房屋多为临街型、进深浅。根据组合形式又可以分为合院式、独体式、堂横式、寨堡式、并列式等多种。此外,祠堂、书院、宫庙、会馆、亭桥、近代建筑、防御建筑、商业建筑等也不少。


640 (1)_副本.jpg

罗源天后宫


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主要传承于福州民间的建造装饰工匠,主要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和优化,通过福州古厝营造技艺的传承,可以清晰发现福州区域文化的演化和传承,对福州历史、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厝保护与再利用专委会

(古建雕刻艺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雕刻与设计艺术研究会古厝保护和再利用专委会(古建雕刻艺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古厝营造技艺保护传承研究,聘请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潘尤龙为福建省雕刻与设计艺术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缪远为古厝专委会会长,建筑学专业负责人杜峰为古厝专委会秘书长,福建中光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萨日拉为古厝专委会常务副会长,吴卫教授、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负责人沈昊、福建通联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钢为古厝专委会副会长,福建省环境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唐玛国际设计机构设计总监林民、福建三水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陈剑灵为古厝专委会副秘书长。


专委会不论从自身的营造技艺,还是传道教授,均以实践行动保护、传承着福州古厝的营造技艺。通过对福州民居营建技术的解析,除了科学系统地梳理古建筑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外,更是对福州本土历史文化的重温和传承,也能为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提供珍贵的参考资料。


研究会利用各方资源,相互联动、加强福州古厝营造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重现古建筑文物绚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