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16日由洞见战略智库组织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设计与优质项目包装落地》专题培训班–北京站圆满落幕。培训现场气氛热烈,反响良好,为洞见战略智库2023年工作走好了坚实一步。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准确把握2023年国家经济政策导向、全面提升投融资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能力、推进专项债券等项目建设、以及了解数字化如何助力文旅乡村振兴提质升级,培训通过紧凑饱满的课堂知识,丰富翔实的案例讲解,让大家领会了讲课内容的实质,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
赵福昌
《2023年国家投资重点与主要投融资政策》
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在社保、税务、财政部门工作,长期围绕财政政策、预算、体制管理、社会保障实践展开研究。
分享节选
在财税方面未来可能需要我们从结构上对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房产税、遗产税等等做进一步调整,特别是房产税会比较敏感。因为疫情的因素一直没有推,但是未来一定会有。
另外就是央地财政关系的债务空间问题,从财政改革的角度,我们在专注的转化。但是从我们国家社会结构来说,社会风险压力是比较大的。我们现在很多的问题,之所以比西方严重,是因为我们遇到了未富先老,这是人口结构面临的问题,我国人均GDP刚刚过万美元,老龄化、少子化都会对社保带来冲击。怎么来统筹短期和长期?可能最终都会落脚到财政政策,落到投资上,这就涉及到一些债务项目怎么去落实。如果这些落实好了,那么也就达到了预期目标,未来就能形成一个持续健康的发展状态。
林晓东
《政府专项债助力文旅/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中国开发区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专家。长期专注于片区开发、政府投融资、PPP等项目。
分享节选
专项债的两大构成分别是专项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最大的一头,其实就是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专项债的收入来源,一直以来都是合规的。但是2019年9月4日国务院国常会暂停了土地储备项目专项债,导致很多地方政府对专项债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土地储备项目专项债不能发了。所以土地出让金作为专项债收益来源就不合规了,这是不对的。
所以地方政府在包装专项债的时候,土地出让金应该往里包,但是不能全部收入都来源于土地出让金。比如你这个项目叫文旅项目,结果80%的收入都来自于土地出让金,只有20%的收入来自于文化旅游项目,这个就很难通过了。至于土地出让金在一个项目里到底应该占比多少,还要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
文化旅游领域乡村振兴当中的专项债,既可以叫文旅专项债,也可以在其他的专项债当中把文旅包含进去,比如说生态环境治理专项债,在这其中就可以嵌入很多的文化旅游的项目。所以无论是在交通、农林水利、市政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战略项目、新基建当中,都会有非常多的机会让文旅有一席之地。
李季
《政府专项债助力文旅/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联盟主席、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文化金融投融资模式研究。主持和参与了海南国际旅游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广东自贸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一体化、南非约堡中国城、中缅能源走廊等国内和国外六十几项重大课题规划和研究。发表近百篇文化产业研究文章。多次在中央部委和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心组学习授课。
分享节选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文旅和乡村振兴领域的发展瓶颈问题、资金来源问题和项目落地问题。
今天,我们看到即使是传统领域都受到了技术的巨大的影响。所以说新技术产业变革最大的特征就是无止境,未来产业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裂变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挑战。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大规模的取代现有的工作岗位。技术革命的前夜永远哀生声与战歌并存。这就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用技术来投入,来整体的运营的原因。
现在这个行业的红利期刚刚开始,过去所有的模式,所有的经验都不足一提。文旅、乡村振兴项目的谋划、出发点、思路也要与新的技术、趋势相结合。从金融筹划入手,就是要解决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民间投资乏力问题。如何更好的国家的政策、把社会资本集聚起来,来助力国家的发展。
任鹏
《数字化助力文旅/乡村振兴提质升级的模式与实践》
ECl@meta DAO首席架构师、清大云链(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曾供职于全球最大广告传播集团JWT,主理过P&G、百威啤酒、梅赛德斯汽车、世博会在中国的媒体行销业务和企业品牌咨询业务;基于故宫敦煌等国潮新文创设计和城市数字IP服务经验,整合设计创意和数字媒体业务后创立CubeCode平台,助力城市更新及数智化升级;研发并创立1024META区块链赋能平台,联合26国数字生态共和组织,发起PandaGO全球数字文旅可持续发展计划等。
分享节选
在乡村中其实有很多IP,我们可以把这些IP做成一个一个的产品,作为未来的一个营销工具。比如乡村特产,再比如可以给村长做自己的数字名片,以及手机碰一碰进去之后就是这个乡村的供销社系统,或者是一个直播达人等,一个一个站点都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基于每一个数字IP在每一个场景里的应用都有相对标准化的一个输出模式。有了数字人,我们跟线下的实体场景就可以搭建一个数实互生的运营体系。
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在整个的乡村振兴数字化产业投资和转型的过程当中,将会一直走下去。在这个数实互生的体系中把文化、旅游、商业等元素作为生产力要素和数字乡村的共建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包和一套运营逻辑。那如何去体验?我们给每一个乡村做一张地图,怎么玩怎么去品尝美食,一张数字地图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旅游文化体验,都会放在这张数字地图里面。每一个站点只要打开手机就会听到相关的讲解,还会设置一些互动小游戏,通过打卡、做任务赢得奖励。这一套模式以非常简便的前端入口给用户或者游客一个比较准确的导航式的体验。另外,我们通过这个体系发放线上福利券,线下接力赛这个模式,消费券结合一些好玩的游戏式的交互体验,这样用户的感知会更加强烈,也更容易促使他们完成更多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