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意韵长艺馨德厚谱华章——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

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来源:吴乐天 2023-04-03

很多人用“鬼斧神工”来形容林飞的寿山石雕刻作品,用“轻舞飞扬”形容他的刀法和技艺,认为他用自己的双手一次又一次地赋予寿山石以生命和灵气。林飞理论基础扎实,创作技巧纯熟,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意境深远。他师法传统而不泥古创新风格而不媚俗,大雕刻与小雕刻,相互借鉴融为一体,积极吸取现代雕塑精髓,大胆引用中西文学作品历史典故作题材,中西雕法文化潜移默化自然揉和,为寿山石雕刻艺术开创出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题材和领域。

 

《蚌女》  林飞作



格调高远于生活中淬炼雕刻技艺


林飞可谓是国大师“二代”,对石雕最初的影响来源于他的父亲——以《熊》《海底世界》等石雕名作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在林飞童年的记忆中,父亲常常要深入野外、森林公园、动物园,以便更加细致深入地观察动物形态,将动物自然的肢体语言用泥塑、素描等方式记录下来。这种创作方式为林飞艺术生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如何从父辈的艺术成就高度中走出来,开拓出自己的一条艺术创作道路,一直是困扰着许多艺术大家后辈们的障碍。“父亲以雕刻熊主题作品而著名,如果我学他,也走熊作品的创作道路,即便刻得再好,也无法超越他;即使能够接近他的水平,别人购买作品后,急于功利为了让作品增值,也可能将我的名字改掉,换成父亲的,那便会贻患无穷。所以,当我意识到这些后,就立志要走出自己的道路。”林飞如是说。

 

《瑞兽章》  林飞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自国家恢复高考后,林飞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进入美术专业科班院校系统学习。三年时间,他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中国美术史、素描、美术概论等专业课程,还如饥似渴地自学了雕塑、西方美术理论等课程,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此中受到专业院校特殊创作气氛的熏陶,使林飞逐渐形成了用现代创作思维,表达古典意蕴的雕刻风格。

 

除了不断接受美术专业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林飞还多次自费美国、欧洲,接受系统的西方美学训练,访学其间,他潜心钻研米开朗基罗、罗丹等世界顶尖雕刻大师作品,受益良多,并将西方雕刻艺术中的“美女”题材巧妙地运用在寿山石创作上,于是产生出一批例如《维纳斯与杨贵妃悄悄话》《禁果》等融合了中西方美术思想的创新作品。

 

《笑佛》  琥珀  林飞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40多年艺术道路的精耕细作,2010年,林飞被授予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奖章,这也是全国工艺美术界首个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艺术家。“中华技能大奖”创办于1995年,是我国政府对技术工人技术、技能水平的最高奖励,获奖者涉及全国各地各行业近百个工种,评审严格程度堪比两院院士,至今全国仅有160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推陈出新开寿山石壁画创作之先河


鉴于福州得天独厚的材质资源,从上世纪50年代初寿山石开采兴起,至改革开放的文艺复兴,进入新世纪后的经济蓬勃发展,60多年来,福州已然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寿山石市场,活跃着约7-8万人的寿山石雕艺从业者,寿山石的文化活动、艺术推广、经济交流均十分红火。而近年因为宏观经济形势波动,寿山石市场也面临遇冷调整。面对市场的起落,林飞也在琢磨着,如何为福建寿山石界的传承出新做出改变。

 

《贵妃醉酒》  寿山高山玛瑙石  林飞作


“一件作品仅仅拥有高超的技艺是不够的,能否成为精品,还与能否推陈出新息息相关,我们不但要学习前人的技艺,更要走自己的路”。林飞谈到自己近期在创作的一幅大型寿山石壁画,就是应运时势而作的变革,“浙江利用木头作壁画创作革新,让简单的艺术创作走入到普通百姓家庭中去,成为他们生活中消费得起的艺术品,受到市场的欢迎,如今已形成规模产业,每年带来的产值可以以亿计算。而我们福州拥有这么独优的寿山石资源,为什么不去尝试变革,开拓思维创作出接地气的艺术产品?”

 

5。0 《禁果》  林飞作.webp.JPG

《禁果》  林飞作


林飞强调,寿山石作为四大国石之首,品种丰富多样,材质温润可人,色彩斑澜美艳,而其摩氏硬度较低,十分适合创作者体现艺术构思。也因寿山石中田黄曾经与皇家特殊的历史渊源,得到以前皇家贵族的青睐,以及近代各收藏家的垂青,导致近年寿山石的价格暴增,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收藏者只看到寿山石材质的稀缺性,忽视其雕刻艺术价值,以致寿山石雕市场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员盲目扩大,追名逐利,重材轻艺,导致优秀雕刻师寥寥可数,大多从业者只把目光盯在那些石质成色、巧色天然美丽的石头上,对普通石质不待见,导致很多潜质不错的石头被生生糟蹋了,十分可惜。

 

《穿越》  寿山芙蓉石  林飞作


“创作一定要提升和概括,否则就会缺少艺术性。”林飞解释,好的雕工,是要将雕刻作为“诗”的语言,是用最简单的符号,把最有特点的内容表现出来,让作品有思想、有内涵,也得有生活气息。而由寿山石创作的壁画,不仅为业界首创,并将寿山石仅有的收藏功能,转向居家观赏这样的实用性功能,让寿山石雕刻技艺和文化可以有机会走入寻常百姓家生活中去。此外,在现有较为疲软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寿山石雕行业有大几万人,从业人员基数庞大,石材稀缺,没有那么多优秀材质供他们创作。何不开辟新渠道,让他们把材质普通的寿山石、创作之余的边角料充分利用起来,创作寿山石壁画,把他们所学的人物、花鸟、薄意等技法应用起来;也可打破传统用材作工格局,勇敢融合漆画、软木画等福州传统材质和工艺,探寻艺术创新领域。聚材聚艺接地气,共同开创一个富有潜力的另类创作道路,争取形成理想的规模产业。


《何乐》  林飞作

 

艺术创作,为生活提供美的享受和记忆,寿山石雕也不例外,它应该深度挖掘和塑造中华优秀文化和历史。上世纪中后期,寿山石雕团队已经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红色文化纪念品,全国范围内获得了极大反响,而那批雕刻师,我们暂且称其为“寿山石雕界红一代”,他们多数都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据悉,林飞老师目前正带团队,利用寿山石结合解放战争历史事件,进行新一轮的艺术创作,即将诞生一批寿山石红色作品,也可能造就出“寿山石雕界红二代”,我们期待惊喜。

 

 

回归技艺传道授艺助力寿山石雕发展


雕刻界素有“天下石,福州工”这一说。林飞认为,福州工虽然已经走在全国的排头,但是寿山石雕刻行业却缺乏年轻一代优秀人才的后继。好的创作永远离不开雕刻者手中的技和内心的艺,没有文化的寿山石雕作品,面必然很窄,也没有深度。寿山石雕刻要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必须将卓越的雕刻技法修炼与丰厚的文化知识积累叠加在一起,从而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跨时代的产业进步。雕刻界长辈有义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多方式多渠道带领青年雕刻师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把寿山石雕技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避免产业走下坡路。

 

《国色天香》  林飞作


作为目前寿山石雕界公认的新一代领军人物,林飞不仅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更是传授技艺的高手。他培养的弟子和学生达到数千人,包括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泗生和黄丽娟,以及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建熙、黄忠忠,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林劭川、郑继等若干人。

 

“师傅带徒弟,那是点对点;老师教学生,那是点对面。现今师傅收徒甚少,如果徒弟再无法领悟师傅教授的技法精髓,没法很好地掌握师傅的技艺,寿山石雕技法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甚至可能失传。因此,开办学校教育,实行现代学徒制将是一种新的尝试。”林飞认为,福建作为石雕重省,拥有寿山石这一独特的石种资源,如何让福建石雕走上正视技艺的正轨,需要老一辈工艺者将年轻人领上正确的道路。而对于一个石雕初学者来说,除了固然重要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刻苦钻研,名师指导、学习条件、艺术天分等等诸多因素也需要契合,才有可能成就为一个艺术家。


《男人的眼睛》  寿山芙蓉石  林飞作

 

“现在不少年轻的手工艺者为了利益,忽略了雕刻产品的品质灵魂。”林飞认为,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的工匠精神对于工艺从业者来说,不是只把产品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需要树立一种对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